24芯非金属光缆的产品介绍
浏览次数:10发布日期:2025-08-13
一、定义与核心价值
24芯非金属光缆是一种排除金属材料的光通信传输媒介,通过24根独立光纤的精密集成,构建出无金属加强件、无铠装层的全介质结构。这类光缆专为两类高危场景设计:一是存在强电磁干扰的电力输电走廊,二是需要杜绝电火花引发的矿山、石化等易燃易爆环境。其技术本质是通过合成材料实现传统金属构件的力学替代,同时保留光纤通信的大带宽、低损耗特性。
在特高压电网智能化改造和智慧矿山建设中,24芯配置尤为关键——相较于12芯光缆的容量局限和48芯的复杂运维,24芯在传输容量与经济性间取得平衡,成为配线层主干路由的黄金标准。
二、结构解析与材料创新
(一)分层结构设计
护套系统:外层采用黑色高密度聚乙烯(HDPE)或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(LSZH)。HDPE护套厚度通常达到2.0mm以上,提供优异的防潮抗腐蚀能力;而LSZH护套在矿井等封闭空间至关重要,其氧指数可达32%以上,燃烧时烟雾透光率超过60%,远优于普通PVC材料。护套表面采用环形凸纹设计,增强抗啮齿动物啃噬能力。
力学增强层:由两层复合材料构成核心抗拉单元。中心加强件为直径2.5mm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(FRP),其拉伸强度超过600MPa,弹性模量高于50GPa;FRP外层螺旋缠绕芳纶纤维束,芳纶占比不低于截面积的30%,最大破断拉力达20kN。这种复合结构在绝缘的前提下,抗拉性能媲美钢缆,且具有质量轻(比金属缆轻40%)、抗疲劳的优势。
纤芯集成体系:24根G.652D单模光纤以松套管方式容纳,采用6管×4纤的层绞式排列。每根250μm涂覆光纤悬浮于充满触变性纤膏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(PBT)套管内。PBT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与光纤玻璃高度匹配,在-40℃~+70℃温度循环中可有效抑制微弯损耗。松套管以SZ绞合方式环绕在FRP加强件周围,绞合节距经过优化计算,确保弯曲时光纤的应变不超过0.15%。
三、关键性能与可靠性验证
1.光学性能:在1550nm工作波长下,标准型24芯非金属光缆的衰减系数控制在0.22dB/km以内,部分型号可降至0.19dB/km以下;零色散波长区间为1300~1324nm,色散斜率不超过0.092ps/(nm²·km)。这些指标满足80公里无中继传输需求,超越常规通信标准YD/T 901-2018的要求。
2.机械可靠性:通过三阶段验证体系确保服役稳定性:
拉伸性能:长期允许张力达到6kN(相当于悬挂1000米垂直跨距),短期极限张力突破12kN
压扁试验:承受300kg/10cm压力后光纤附加损耗增量≤0.03dB
弯曲循环:在15倍直径弯曲半径下反复卷绕1000次,传输性能无劣化
温度适应性:经-50℃(冷冻)至+85℃(热循环)梯度测试,衰减波动范围小于0.05dB/km
3.特殊防护能力:全介质结构赋予其两大优势
电磁免疫特性:在50Hz 3000A/m磁场环境中,光信号无任何相位扰动
雷电防护能力:通过150kA雷电流冲击试验(模拟直击雷),光缆结构保持完整
防爆安全认证:护套表面电阻>1×10¹⁰Ω,满足GB 3836.1-2020爆炸性环境标准
四、工程实施核心技术
1.敷设控制三要素
牵引力限制:张力始终控制在额定抗拉强度20%以内,电力杆塔架设推荐采用防扭牵引头结合旋转退扭器
弯曲半径管理:动态敷设时保持≥20倍光缆直径,固定状态≥15倍直径,巷道拐角处安装导向滚轮组
磨损防护措施:直埋段在沟底铺设50mm石英砂垫层,穿管段选用内径35mm以上的硅芯管
2.接续与检测规程
熔接工艺:采用带状光纤熔接技术,一次性完成4芯光纤阵列接续,单点熔接损耗≤0.03dB。接续顺序严格遵循TIA-598色谱规范:蓝、橙、绿、棕四组色环标识管理。
保护方案:使用双密封结构不锈钢接头盒,内侧填充硅凝胶实现IP68级防水,外侧设置不锈钢扣件抵抗机械冲击
验收测试:通过OTDR进行1550nm和1625nm双波长测试,要求纤芯间衰减一致性差异小于0.02dB/km,故障点定位误差±1米以内。
